查稅風暴再起 台商認係保障 稽查收入不低於工商稅收總收入1.5% 近千億人民幣
2010-03-08 旺報
又一波查稅風暴!大陸國稅總局訂出今年對稅務稽查系統的要求,「稽查收入不低於工商稅收總收入的1.5%」。部分台商會長認為,對多數在大陸守法經營的台企而言,本來就依法繳稅,大規模查稅反而是保障。
今年大陸稅務稽查部門將藥品經銷、房地產及建築安裝和交通運輸行業作為「指令性檢查項目」,將營利性醫療和教育機構、年所得額12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列為「指導性檢查項目」。其中,藥品經銷行業第一次被納入必檢項目。
地產 列指令性檢查
所謂指令性檢查是指必須稽查,並給出稽查結果的項目;指導性檢查是指稽查部門根據情況選一部分稽查。簡單說,前者是必檢,後者為抽查。
此外,「大小非解禁」徵稅也是稽查重點。所謂「大小非」是指非流通股,由於大陸早年的經濟體制,部分企業股票被禁止市場流通,而改革後則使之「解禁」可流通;「小非」是指非流通股低於總股本的5%,「大非」則是高於5%。
股東將手中股票拋售減持,帶來龐大收益,大陸國稅總局向各地稽查局下發了經驗交流資料,今年很多大小非解禁,將其納稅情況列入重點檢查項目。此外,對上市公司資產評估增值和股權轉讓收益、國有資產公司轉讓不良資產及其收購企業資產交易納稅情況等,也都被列入2010年資本運作項目重點檢查對象。
揚州台商協會會長方丁玉說,大陸查稅幾乎年年都有,只是動員規模的層級高低之別;他認為,這類動作無非是國家稅收充裕就輕輕放下;財政吃緊,就變相增稅。
台商繳稅 不敢違法
方丁玉說,如規矩經商,不必過慮,多數一定規模的台商,都雇請大陸稅務單位退休的官員擔任會計諮詢;除非完全沒有問題,否則台商不會以台灣會計師到大陸執業,這多少有「因地制宜」的考量。
談到查稅,天津市台商協會會長韓家宸說,台商最怕的還是官方以查稅為由,對台商有特定目的的檢查。若是一體適用的大規模查稅,對正派經營的台資企業反而是一大佳音。
韓家宸表示,例如今年元旦以後,官方一紙緊急命令,就令鄉村戶籍的農民工可以享受城市勞工的保險福利,這對企業而言,成本提高許多,台商只能硬吞下,「只要競爭立足點平等,台商沒有話說。」
韓家宸強調,台商對繳稅是分毫不敢逃漏,即使有人玩擦邊球,他也多半勸告,「絕不能違法」。至於「法」怎麼規範,要多請教當地人。
去年查稅 保住目標
大陸國稅總局明訂稽查總額下限,意味著若按照財政部門確定的工商稅收年度成長目標8%,稽查收入要超過1000億元方能完成任務。如果實際收入成長超過8%,稽查收入目標更高則不在話下。
去年大陸也曾大規模查稅,稅務稽查收入1192億元,入庫收入超過2006年至2008年3年稽查查補收入的總和。若沒有這1192億元,稅收便無法完成年初制定的成長8.2%的目標。韓家宸和方丁玉兩位一北一東的台商會長異口同聲說,查稅對守法者反而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