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轉籍潮給台灣稅改的啟示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在歐美掀起的「富人稅」風潮,出現微妙現象,重稅主義有將超級富豪推向亞洲的趨勢,特別是以輕稅著稱的新加坡, 近年衍然是富人轉籍的天堂。馬總統第二任就職演說,強調量能課稅與租稅公義,是打造幸福台灣的五大支柱之一。然其對量能課稅的信仰,因證所稅陷入進退兩難、激化階級對立的泥淖,無分貧富皆對幸福無感。緊挨著新加坡的台灣,其實沒有重稅的籌碼,馬政府不能只停格在量能課稅,打造幸福國度還要多加一步「全民輕稅」的好棋。
美國臉書共同創辦人沙佛林據傳將轉籍新加坡,在此之前,他已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外界臆測,沙佛林若在臉書上市前入籍新加坡,至少可以省下約6億美元的稅金。台灣也有不少富豪及富二代轉籍新加坡,例如聯電名譽董事長曹興誠與台塑長孫王泉仁(放棄美國籍)。富豪入籍新加坡,理由不外經商方便、中英雙語、政府清廉與高效率。「稅負少一半」也是讓富人決定投入新加坡懷抱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是城市國家,能夠吸引富豪目光,必然有可讓台灣望其項背之處。在幅員、產業結構與國際政治處境大不相同下,這場國際輕稅賽局,台灣實難以不計一切代價去與新加坡較量。比較鄰近國家,台灣近年經貿實力已漸追不上韓國,面對星港的高薪、輕稅環境,政府還得因應人才及富豪外流危機。
腹背受敵是馬政府急需突破的困局,究其成因,稅制固然只是其一。不過,當全球醞釀富人轉籍潮時,政府也應思考,現正如火如荼開展的稅制改革,新加坡的輕稅經驗,能讓台灣學到什麼。
馬政府的「量能課稅」稅改主軸,試金石是證所稅,相關法案也送進立法院,六大工商團體至今仍抗拒開徵,立法院休會前能否順利審查充滿變數。量能課稅這一仗無比艱辛,追根究柢在於馬政府的稅改作風往往流於急興,欠缺謀定後動長遠縝密的布局。
例如因金融海嘯大降遺贈稅後,資金回流氾濫卻使房價暴漲,轉而施以奢侈稅重罰炒房投機,進一步引發資本利得免稅的公平爭議,讓開徵證所稅之議應運而生。稅改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補網效應。
反觀新加坡,貧富差距更甚於台灣,然而新加坡只對少數個人及企業課徵資本利得稅,海外投資獲利不用繳稅,個人身後遺產稅負為零。列舉新加坡友善的租稅環境,並非要政府放棄量能課稅的改革軸心,而是從證所稅開徵遭遇的龐大阻力,對比新加坡長期維持輕稅優勢,擁有向外資與全球富豪招手的能力,台灣追求量能課稅的努力,不能走味成只剩「仇富」氛圍,形塑重稅的誤解。政府必須從稅制改革中,找出一條可以兼顧公義與發展的雙贏之路。
沒有人會反對構築在公平之下的輕稅。簡單來說,政府追求公平與輕稅,兩者並不違背,但原本應是一體兩面的事,並非靠單打獨鬥的公平改革,或是高舉公義大旗卻處處受阻的量能課稅所能竟功。舉例來說,政府可以對富人課最低稅負、奢侈稅,再課證所稅,但同時是不是也該思考,高達40%的所得稅率,對不炒股、不炒房,經營有道的富人而言,是不是失之過重?稅制不是用來懲罰富人,當然,富人也應體悟,輕稅前提下,繳納合理的租稅也是義務。
聖經箴言:公義使邦國高舉。馬政府的量能課稅,原是為達成租稅公義的神聖使命,本質是公平,不是重稅或仇富。量能課稅應是打開公義社會的金鑰,但要走向幸福國度,馬政府有責任再為全民畫一張輕稅藍圖。
【2012/05/27 經濟日報】
更多諮詢請洽 黃杰JACKIE 顧問 0918-599288、0918-577955
境外公司OBU稅務規劃/國際投資避險節稅規劃/企業顧問諮詢/多角貿易節稅/台灣所得資產節稅規劃/稅務顧問諮詢/稅務課程邀約
更多資訊與分析,請見黃杰境外資訊E報報。訂閱去
黃杰的Google+:請加我
【黃杰推薦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