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務指標影響運作,銀行優劣差距拉大

* 2009-08-23
* 【時報-台北電】

盈餘分派空間提高,好壞銀行差距拉大。金管會日前發布「銀行法第50條第2項所定銀行財務業務健全標準」,以今年第1季數據來看,國內符合標準的本國銀行,且有上市櫃者,包括:國泰世華、台北富邦、中國信託,以及兆豐商銀等4家銀行。
 該項規定,預計最快明年中發放今年的股利,就可適用;投資這些銀行模範生的小股東,荷包麥克麥克,在投資報酬率提高的良性循環下,投資人對銀行經營也更具信心,好銀行和壞銀行的差距,更加明顯。

 金管會自3年前開始,啟動問題銀行的接管,期間,陸續接管了台東企銀、花蓮企銀、中華商銀、寶華銀行、中聯信託、亞洲信託,以及慶豐銀行等7家規模不小的金融機構;也因為處理問題金融機構,賠付千億資金。
 隨著金融重建基金(RTC)將於明年底退場,對於金融機構的監理措施,也朝向差異化管理的方向推動。
 包括:一年以10家為上限的新設分行機制,規範財務指標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水準,或是對於支持政策有特殊貢獻者,才可提出申請。
 另外,隨著兩岸金融交流越來越頻繁,對於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的開放,也採取同樣的模式;儘管OBU以及海外分行對大陸台商授信餘額提高,從原先資產淨值的30%提高到50%;但是前提是:1、逾放比必須在1.5%以下;2、壞帳覆蓋率在70%以上;3、資本適足率在10%以上。
 也就是說,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兆豐、元大、永豐、玉山、中國信託,以及上海商銀等金融機構,都有機會開展兩岸業務。
 而無論是兩岸業務的鬆綁,或是分行據點等政策的鬆綁,依據的財務、業務指標,不外是根據逾放比、資本適足率(BIS)等,也因此,榜上有名的,往往「都是那幾家熟面孔!」。
 在差異化管理的趨勢下,原先體質較好的銀行,也因此,搶得先機,愈能獲得股東的青睞。
 至於吊車尾的銀行,卻總是看的到、吃不到,惡性循環下,導致業務經營每下愈況。(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