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資訊
目前分類:金融資訊 (559)
- Nov 16 Thu 2023 16:59
台灣人是全世界第五有錢的⋯⋯納尼?
- Oct 16 Mon 2023 12:52
2023 三O 表現如何?
金管會公布境外金融中心最新獲利統計,今(2023)年前八月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境外金融中心稅前盈餘僅13.22億美元(約合421.7億元台幣),受到美國升息、國際金融情勢不穩等因素影響,較去年同期衰退23%,預估今年全年境外金融中心獲利亦將呈現衰退。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八月59家本國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稅前盈餘為13.4億美元,年減18%;銀行局分析,OBU獲利衰退主因是美國升息使美元利率上揚,OBU向總行拆借的資金成本上揚,以及國際金融情勢不穩,拖累OBU手續費淨收益下滑。
證券業部份,18家證券國際業務分公司(OSU)今年前八月稅前虧損2,304萬美元,相較去年前八月虧損602萬美元,虧損幅度明顯擴大;證期局表示,主因是美升息後利率提高,券商債券附買回交易(RP)承作的資金成本墊高,影響獲利表現。
保險業部分,14家國際保險業(OIU)前八月稅前盈餘411萬美元,年減75%;其中,壽險獲利489萬美元,產險業和再保業者則合計虧損78萬美元;保險局表示,主因是氣候變遷、全球巨災損失幅度和頻率增加,產險業理賠金額擴大,再保公司經營轉趨保守,業績也隨之下滑,而壽險業獲利也受到美元升息影響。
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
- Dec 30 Fri 2022 17:41
來台近一甲子,2023年就跟大家 Say Goodbye 囉!
- Dec 16 Fri 2022 11:14
解答您的困惑😖 聊聊您的問題!
- Jul 27 Wed 2022 18:13
OIU想再戰數十年?Wow⋯⋯
獨家》金融總會2022年金融建言白皮書將出爐 共四大面向27項建言
- Jun 21 Tue 2022 09:04
搶賺升息財。防稅務洗錢
搶賺「升息財」
國銀外幣存款將衝破13兆元 5家「兆元」銀行出列
為搶賺美元升息財,各大銀行提前布局外幣存款,祭出美元高利專案,吸引投資人、企業戶目光,大舉推升國銀外幣存款餘額。據金管會統計,4月全體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2兆7,460億元,年增率19.12%,創2015年10月來、近六年半新高,預估最快今年上半年將衝破13兆元大關。
行庫主管坦言,銀行吸收外幣存款有兩大目的,一是做財富管理的「獲客」來源,二是做外幣資金運用,包括放款、投資、拆借,或跟壽險業承作swap,賺取豐厚收益,一旦外幣收益高於存款,銀行當然樂於用低利吸收美元來運用。
法人以歷史經驗估算,台灣銀行股的利差,與台美利率呈現正相關,相關係數達0.77,預期台美升息循環,將讓整體國銀利差水準明顯擴大,並以外幣放款占比愈高,受惠程度也愈大。
- Jun 12 Sun 2022 22:38
防詐!Google:金融廣告主「8月底前」須獲金管會授權
爲打擊金融詐騙廣告,Google台灣昨天宣布:此波適用國家包括:台灣、新加坡及澳洲。
㈠ 金融服務廣告主須先取得金融服務監管機關的授權
㈡完成Google的廣告客戶驗證,才能推廣產品和服務
- May 20 Fri 2022 22:09
Warning! 詐騙集團太歲頭上動土⋯
- May 19 Thu 2022 01:39
金融監理MOU持續增加中
- Apr 17 Sun 2022 23:12
「高收益」正名⋯誤導將走入歷史?
- Apr 07 Thu 2022 11:00
關注一下本土銀行近期獲利狀況⋯
- Mar 29 Tue 2022 22:03
趨勢之外⋯小心虛擬貨幣詐騙⋯
- Mar 22 Tue 2022 23:01
紓困貸款利率暫時全凍漲!
利息維持1.845%不變 存款僅部分調升挨批
- 勞工紓困貸款利率「暫時」維持目前的1.845%不變,159萬名勞工受惠。
- 後續央行如持續升息,需再研議!
- Mar 18 Fri 2022 20:25
神器升級2.0 何時可以引領風騷⋯⋯
去年2021年報稅神器首上市,【報稅神器】新亮點一次看,因為無法編修。所以僅適合簡單報稅族群。
今年2022神器再次升級,2.0版本可以編修與增加更多元的支付方式。
為了推廣神器(手機報稅2.0)也找來東奧羽球金牌好手,王齊麟和李洋擔任代言人。
在這個幾乎人手一機以上的時代,善用神器,並將更多資訊與功能導入,應該可以大幅降低「擁擠的人潮」(防疫也仍需要注意)。
- Mar 11 Fri 2022 14:19
OBU的新品上市!小心別搞錯方向與使用目的。
- Mar 09 Wed 2022 23:00
俄烏戰場外的制裁:金融制裁影響大⋯
- Feb 26 Sat 2022 17:50
國銀。金管會。烏克蘭。俄羅斯。中國大陸。 對外曝險部位都在掌控中⋯⋯安心啦!
- Jan 26 Wed 2022 14:36
防範數位加密貨幣洗錢犯罪⋯金管會加強監管。
數位加密貨幣。先前央行曾多次提出建議與看法:
對比特幣等虛擬通貨,中央銀行定調,性質應屬虛擬資產或商品而非貨幣,且統計全球近9成比特幣交易屬投機或投資,支付商家僅約1%,比特幣用於支付比例極低。
按我國稅法規範:虛擬通貨若經主管機關核定具證券性質,買賣可免營業稅、證所稅,但須繳交千分之1證交稅,若屬「數位商品或勞務」性質或經營虛擬通貨平台、交易收取服務手續費,則須課徵營業稅,有獲利也併入綜所稅申報;相對,性質若屬「支付工具」則不屬營業稅課徵範圍。
- Jan 20 Thu 2022 22:44
無懼疫情。獲利創新高⋯⋯
存股達人分享的心得告訴我們⋯⋯
金融業獲利創新高,那麼股價應該很有戲!2021無懼疫情肆虐,台灣金融界先進戮力而為,果然再次創造2021獲利新高峰。
那麼加上今年以來的升息議題,看來是精彩可期喔!
- Jan 05 Wed 2022 22:44
抗通膨的金融三業。2021業績表現良好,2022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