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 上季股匯債齊跌
金磚四國告別十年榮景,上季股、匯、債市齊跌。(路透)
美國聯準會縮減量化寬鬆(QE)的疑慮使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加上金磚四國(BRICs)成長減緩凸顯四國告別十年榮景,導致上季股匯債市同步挫跌,為2006年來首見。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部主管夏瑪說,每個十年都有激發投資人想像的主題,1970年代是黃金,80年代是日本,90年代是科技業,2000年代是金磚四國,如今這個主題已漸失色。
根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全球公司(EPFR Global),投資人今年從投資金磚四國的股票共同基金撤出139億美元。MSCI金磚四國指數第2季重挫12%,同期金磚四國貨幣貶值4.1%,公債平均跌0.6%。
除了聯準會造成資金流出新興市場之外,巴西通膨日漸上漲、經濟成長疲軟,國內也爆發抗爭,俄羅斯成長連五季趨緩,印度的經常帳逆差疑慮使盧比匯價迭創新低,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則可能創1990年來最低,可謂利空不斷。
資本經濟公司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厄茉倫柯說,金磚四國的問題在於,經濟呈現結構性減緩,而非周期性減速,這代表金磚四國成長減緩是新階段,而非暫時現象。
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預測時,也強調新興國家近來面臨的資本外流難題。投資人預期,受聯準會政策和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新興市場將持續劇烈震盪。
開發中國家為因應這波拋售潮,也突然改變先前以資本管制力擋熱錢的態度,轉而阻止外國投資人離開,例如印度央行禁止銀行自營貨幣期貨和外匯選擇權交易,以阻貶盧比。
不過,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即便新興經濟體成長減緩,成長速度仍比已開發經濟體快,也代表投資報酬率較高。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部門投資長提靈頓說,他的團隊上半年已有選擇地增持中國和印度股票。
提出「金磚四國」一詞的高盛前經濟學家歐尼爾也說,即便金磚四國成長減弱,仍將在這個十年帶動改變全球經濟版圖,這四國的合併經濟規模2015年前將超越美國。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3/07/1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