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全球經濟低迷 台灣潛在風險最高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報告指出,在當前全球經濟面對的多項不確定因素中,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承受的風險在亞洲國家中最高,其次為南韓,印度最低。

瑞信亞洲經濟學家普利歐-汎德福(Robert Prior-Wandesforde)在報告中說:「全球經濟展望總是充滿不確定,但日本除外的亞洲面對的潛在風險程度,過去幾個月來已大幅升高。」根據瑞信對亞洲經濟體承受風險程度的排名,台灣高居第一,印度則是最低。

瑞信的分析是基於四項假設情況:第一是美國陷於二度衰退和歐元區爆發危機,導致西方世界廣泛的預算緊縮,進而對亞洲的外部需求造成重大衝擊。

第二是日本以外的亞洲各國都已大幅提高利率,可能導致資產泡沫破滅,尤其是已出現資產價格泡沫的經濟體,如中國。

第三種情況是亞洲的主食稻米價格飆漲,對經濟、社會和政治造成傷害,重演2007年上一波米價飆升的歷史;過去幾個月來稻米期貨價格已勁揚逾20%。

第四個情況則是油價上漲;目前油價已比2010年的平均價高45%,但亞洲各國的成長和通膨可能尚未完全反映油價漲升。

瑞信的報告說,在十個評比的亞洲國家中,台灣在第一項「美國/歐元區需求衝擊」的風險程度排名最高,在其他三項風險因素也分別排名第三高,使總風險程度高居第一。對照之下,印度的總風險程度最低,反映其經濟和金融體系與全球接軌的程度最低。

華爾街日報也引述瑞信的報告說,雖然香港和新加坡對歐元區和美國的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比台灣更高,但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經驗判斷,台灣將受西方國家需求震撼的嚴重影響。

台灣2008年到2009年的出口下滑24%,降幅是日本除外亞洲地區最高。2009年初經濟開始復甦,台灣出口馬上大幅回升,這顯示台灣出口「極具循環性」,易受景氣下滑影響。

比較仰賴出口和科技的南韓,在同期間出口只減少11%,部分原因是韓元匯率低估的緩衝。

此外,如果美國和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導致另一次信用緊縮危機,台灣也將受波及;台灣金融業在上波危機期間的實質生產劇減逾15%。

【2011/07/30 經濟日報】

更多諮詢請洽 黃杰JACKIE 顧問 0918-599288、0986-996639

境外公司OBU稅務規劃/國際投資避險節稅規劃/企業顧問諮詢/多角貿易節稅/台灣所得資產節稅規劃/稅務顧問諮詢/稅務課程邀約

更多資訊與分析,請見黃杰境外資訊E報報。訂閱去

黃杰的Google+請加我

【黃杰推薦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