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外企 才會有糖吃
2010-03-30 工商時報 【記者潘維庭/綜合報導】
引發國際矚目的力拓案昨日一審宣判,力拓的澳籍主管胡士泰遭重判10年,雖然澳洲外交部長認為此一判決太重,但仍指出此事是商業上的個案,不致對中澳之間關係造成不良影響,力拓更在昨天發布公告解僱4人,也再度強調希望此一事件不致影響力拓與中國之間的經濟合作。
從先前的Google撤離中國事件,到這次的力拓案重判結果,可以發現,中國政府在對待外國企業的態度上,仍然採取「只硬不軟」的態度,即便先前Google高舉網路言論自由的大旗向中國政府喊話,然而中國政府仍以「應遵守本國法律」為由,兩者無法達成共識,最後Google以網站遷往香港作結。有分析認為Google向中國政府的「嗆聲」,將使得未來在中國市場發展受阻。
而力拓案更是反映了長期以來中國鋼企在對外收購鐵礦砂上,由於議價地位不平等屢遇挫折的現況,由於胡士泰等人據傳即是利用力拓在中國的優勢議價地位,讓部份中小型鋼企對這些人士給予好處,造就龐大的行賄空間所致。
去年6月,中鋁向力拓收購在最後一刻破局,後來力拓以新增中國區總裁等方式試圖修補與中國的關係,並在日前洽談合作開發幾內亞鐵礦。
然而,在當前鐵礦砂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從中國對力拓案的重判以及力拓的回應,仍有值得關注之處。
除了中國政府的強硬姿態,另一方面,外國企業在中國引起的消費者糾紛,也出現了消費者為了維護自身權益,日益團結強勢的狀況。
從本月初豐田章男特意飛赴中國召開說明會道歉,即可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目前並傳出浙江將要求豐田賠償車主損失,這與浙江是目前中國唯一立法規定汽車「召回」需由廠商賠償車主損失有關。
同時,浙江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這幾年來也以強硬地維護消費者權益聞名,多次發布公告指出外商產品的不合格情況,並要求其收回改善。
另一個例子則是惠普的筆電爭議,大陸消費者在網路上串連自身筆電品質不良的情況,並由民間網站代為網路串連,徵求律師向中國質檢總局提出投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再介入處理,也要求惠普陸續提出對出現問題的筆電機型,作出保固延長,以及維修賠償的動作。
可以說,一方面是中國政府對外企在落實當地法律上的強硬姿態不變;另一方面,外企在中國面對著消費者維權意識自覺的情況下,想繼續在中國市場得利,恐怕還需要學會更多的妥協與較低的姿態。或許懂得這一點,中國市場的大門,才會讓這些跨國大企業看得到,也能真正吃得到。
更多諮詢請洽 黃杰 JACKIE 顧問 0918-59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