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杜英宗專欄-金融風暴後,經營環境的改變 三之一

 

* 2009-10-06

* 工商時報【杜英宗】

 

 現在最流行的問題是「經濟風暴何時才能復甦?」言下之意,隱含二個概念,一個是何時可以復甦,另外是,只要復甦,就好了。

 事實上,經濟復甦之後,我們將面臨完全不同的世界,全球經濟與經營環境跟過去已然不同。美國總統歐巴馬以「change」,也就是改變,來詮釋這個新世界,對美國人強調變革的訴求──每個個體面臨許多變化,有不同的挑戰,包括客戶、市場、金融與經營環境。

 九月份,雷曼兄弟倒閉一週年,輿論熱中討論,市場與經濟是否已經復甦?目前我們看到資本市場的成長非常熱絡,但這不意味我們能將資本市場成長,也就是股市大好,推論為經濟復甦。因為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熱絡,主要來自全球央行的低利率與寬鬆貨幣政策,這其實是另一個資產泡沫的成形。

 目前各界的共識是,金融風暴的危機慢慢地解除,但是全球的金融機構體質仍未臻健全,業界仍持續地去槓桿化、進行瘦身,對企業的授信仍然保守。企業無法取得融資,自然也無法擴充經營。雖然經濟下跌的趨勢已經趨緩,但還沒看到真正的成長。以台灣為例,目前平均每人所得已退回2005年的水準,換言之,過去幾年的成長,都在金融風暴中消失於無形。

 整體而言,目前全球經濟仍然面臨下列不確定因素:

 第一、高失業率及信用違約風險。失業率與消費息息相關,代表消費者信心。美國目前失業上揚,所以消費支出在下降。雖然美國經濟第3季可能些微成長,但這是振興經濟方案與寬鬆貨幣政策所致,非正常經濟成長的力道。由於高失業率,金融業將面臨信用卡違約壓力,這是美國金融業揮之不去的陰影。而這些美國消費力的前景,在在影響世界各地的復甦動能。

 第二、企業信貸取得不易,信用風險仍存。目前金融機構惜貸,所以企業取得資金不易,利差仍高。企業要得到所需的信用,才能擴張、成長、增加僱用人手,挹注消費者支出可倚賴、可持續的成長。

 第三、企業未明顯擴張,僅靠裁員維繫利潤。麥肯錫最近的調查顯示,全美三分之一的企業經營仍見艱困,並且幾乎均未展開擴張行動。他們獲利的改善是來自裁員與節省成本費用,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的失業居高不下,經濟復甦的前景模糊難料。

 第四、商業不動產價格下跌的壓力。金融風暴有三部曲,我們要進入第三波風暴,也就是美國商用不動產價格的下跌。失業會帶來商用不動產的空置率與跌價,因為企業裁減人手後,也降低對商辦的需求。今年第2季,美國商用不動產價格開始明顯下跌。一般而言,商用不動產價格下跌的時間,大約落後住宅價格崩跌2年。這波商用不動產的跌價風潮,在第4季會達到高峰,對美國金融業與經濟也持續產生很大的壓力。

 第五、全球自由貿易受威脅。因為內需市場受挫、有限,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莫不致力拓展外銷,藉此刺激成長。如果各經濟體都聚焦出口,將使國界與貿易利益壁壘分明,各國將以各種手段保護經濟利益,對自由經濟與全球化帶來強勁的殺傷力道。

 第六、寬鬆政策吹起下一波泡沫。去年以來,各國積極地維繫低利率與寬鬆貨幣政策,以解救經濟危機,但卻堆積出另一個資產泡沫。目前各界咸認,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2011年恐將爆發另一波資產泡沫。最明顯的是中國,因為中國的經濟復甦幾乎建築在資金動能,僅僅在今年上半年,就貸給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相當於同期全國一半的GDP。這些資金很多流向房地產及股票,無助於經濟實質發展。

 因為這些因素,我們眼前的復甦之路搖搖擺擺,也因此,克魯曼指出,我們可能有再次的衰退。未來的經濟端視這些不確定因素的發展與交互作用,但目前還不能高談闊論地斷定復甦,過度樂觀地把金融風暴完全拋在腦後。

 

 (本文作者為台灣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