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從台商角度看大陸「新宏觀調控」

* 2009-09-06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帶有緊縮經濟意味的「宏觀調控」,近一年來本已「淡出」中國大陸的經濟舞台,因這期間國際金融海嘯肆虐,中國經濟政策以「提振」為主,自然會避免「打壓」性的舉措。如今,大陸經濟復甦還不很明顯,但出人意料地,中國政府卻在日前祭出了新一波的宏觀調控,著實震撼了海內外財經圈。這件事對中國經濟環境的影響,值得兩岸經貿圈予以高度重視,尤其大陸台商更要加以深入掌握。

 所謂新一波宏觀調控,是指8月26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風力發電、多晶矽等六大產業的投資及營運,進行嚴格的審查及管理,其調控手段,在於收緊生產許可證發放、強化環保監督、嚴審廠商土地需求、控制融資放款、產能信息發布等。

 中國在經濟增長「保八」尚未成功的情況下,推出此「新宏觀調控」之重大舉措,堪稱眼光長遠,勇氣十足。但這也說明,中國產業結構的畸形發展,情況相當嚴重,若不早日加以整治,則不論總體經濟增長多快,都會帶來資源低效濫用、環境嚴重破壞的惡果。被點名的幾個產業,近年的發展樣態,都是各地一哄而上,以致產能過剩,生產水平亦參差不齊,不但扭曲了資源配置,拉低了整體產業的素質,更成為阻礙經濟復甦的一大包袱。這次中國國務院再次揮動「宏觀調控大刀」,目的即在於促成中國產業體系全面優化、提升層級、增加效益,以強渡當前的經濟難關,並提高對抗下次國際經濟風暴的能力。

 我們最關切的是,中國新一波的宏觀調控,對大陸台商的影響如何。這問題的答案,總的來看,是「好壞參半」。其影響的面向,主要如下所列:

 第一、資源移向台商。從上次(2004年)宏觀調控的經驗來看,大陸當局之打壓畸形發展產業,等於是在排除相關產業的惡性競爭,重建其產銷秩序,這將釋出一部份資源,移向台商。因而,具有競爭力的台商,將更易取得生產要素及售貨訂單。近年台資水泥廠在大陸之持續成長,即得力於此一因素。這種「資源轉移效應」,也會在本次宏觀調控中發生,但個別台商獲益多寡,與其競爭力高低成正比。

 第二、台商技術升值。由於宏觀調控形同「產業改造」,相當需要外力支援,而台商因擁有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包括企業管理方法),自然更受到大陸方面的倚重。換言之,大陸方面會更積極拉攏台商,採投資或合作方式,投入相關產業,以借重台商技術,協助其產業升級。台商技術將因此而升值。

 第三、台商同受新規範約束。新宏觀調控必然衍生一批行政新規範,使台商同受波及,同被約束。這會使台商增加新的壓力。如生產許可證發放收緊、環保規定更加嚴格、銀行信貸額度縮減等。相關的新規範,雖是針對受調控產業而設,但難保不擴大成為普遍性的「緊縮風」,那對所有台商都是不利的。

 第四、台商「信息不對稱」。本次宏觀調控之手段,有一項是「產業信息發布」,即由政府統一監測產能及產能利用率,並將「適時」發布相關的全社會供需形勢信息。此種訊息之發布,本意是為了避免產能過剩、供過於求,但是,它卻會對市場上的價格自動調節機能,形成干擾,也使個別廠商的自主定價功能陷入瓶頸。如政府突然公布,某種品項已嚴重供過於求,則所有業內廠商都只能降價求售,無論採取任何差異化之經營技巧,都難以脫離暴風圈。台商作為外來的經營者,本來就有「信息不對稱」的劣勢,難以事先掌握蛛絲馬跡,更難以承受此種訊息的「突然襲擊」。

 根據以上所述,可知「新宏觀調控」對台商而言,是新機會,但也潛藏著相當的新風險。如何趨吉避凶呢?「攻擊性防禦」應是好辦法,就是儘量爭取新資源,儘量發揮技術優勢,如此必能大幅提高自身企業體的「免疫力」,以強勢面對諸多新增不確定風險的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