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租稅減免與資產管理中心的實現

* 2009-07-05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金管會為奉行馬總統政見,提出「金融資產管理中心發展條例」草案,並研擬許多減免稅優惠措施,希望藉此得以發展我國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在幾經與財政部協調與溝通後,於5月初將該草案送至行政院審議。惟日前傳出消息,行政院在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後,決定將該草案退回金管會重議,主要的原因是外界對其中的租稅獎勵措施充滿疑慮。對於行政院的這項舉動,我們表示肯定,這意味行政院已逐漸重視我們所提出限縮租稅減免的主張與呼籲,且更懂得用心傾聽民意與尊重專業。

 按照慣例,金管會應該在未來一段時間,重新修正原草案的內容,以符合行政院提出的要求與意旨。雖然金管會尚在加緊速度研擬新版本中,但從日前金管會主委陳冲在一場會議中的演講,我們似乎可以確定,「對外國來台資金與國內資金回流,提供免稅優惠」之基本政策方向,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我們知道,發展台灣成為資產管理中心乃係陳主委上任後的重要政策任務,他的理念與堅持,必定會左右該草案的修正方向與幅度。因此,如果陳主委對以租稅減免來促進資產管理中心發展的想法或主張不改,金管會的幕僚當然不敢拂逆其意而做出太大的修正。

 陳主委不斷強調,「台灣要做資產管理中心,今年的時機比去年好」。他的理由是,西方金融中心在去年歷經金融海嘯後,G20已決定聯手制裁所謂「避稅天堂」,未來1至2年內,全球資金一定會大量移動,台灣只要提供足夠誘因,就「有機會」發展為資產管理中心。我們同意陳主委對世界金融局勢的觀察,但卻不能苟同,只因西方國家決定強化跨國監理,並對不合作國家提出制裁,就讓台灣具備了充分的「條件」成為金融中心。西方金融中心之所以能成為執全球資金牛耳的重鎮,並不是因為它扮演了「避稅天堂」的角色。客戶資料的保密與安全,固然重要,但那只是這些金融中心所提供各種優質服務中的一小項。換言之,大多數的客戶之所以選擇將資金放在這些金融中心,絕對不是為了方便其做逃漏稅的規劃而已。更重要的應該是,這些中心所具有的國際性、專業性、流通性、收益性、以及安全性等特色的綜合考量。而一個國家要能達到這些高標準的金融服務,乃須要有人才、法制、語言、基本設施、以及政府效能等各方面條件的完備與配合。台灣或許有成為資產管理中心的機會,但卻須紮實的建立在這些要素之上,而非只因西方金融中心「避稅天堂」功能的減弱,就錯誤地期待資金會從那些中心大量流出。尤有甚者,當然更不能因此就指望那些資金會流到台灣來。

 金管會一直主張租稅減免可以吸引資金回流,今年初賦改會將遺贈稅率大幅調降至10%,亦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其實,我國資金淨流出的現象已發生多年,其背後真正原因乃與我國產業結構及兩岸經貿情勢發展有密切關係。最近資金回流的情況的確漸有增加,但主要是金融海嘯海外投資風險提高以及兩岸關係和緩國內投資信心上升等二因素所導致的結果,要皆與遺贈稅率的調降無關。政府不知切實檢討遺贈稅率調降的效果,反而還想藉用成立資產管理中心做為擴大遺贈稅免稅的藉口,著實令人遺憾。如果遺贈稅率的調降,誠如政府所言,已有效發揮了吸引資金回流的效果,那麼,為什麼還需要在資產管理中心條例中給予更多的減免稅?政府制訂政策不能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此外,金管會更常以那些流至海外的資金政府原本就課不到稅,做為對其不課稅的理由。惟我們無法接受這種說法,這不但代表政府的消極無能與不知長進,更讓人擔心政府未來將會放棄更多的稅基,進而加深破壞我國整體稅制的公平性。最近這幾年,政府努力提升稅務稽徵效率,對意圖逃漏稅者已逐漸產生嚇阻效果。如今,在政策上只因「課不到稅」的理由就輕易放棄課稅,對那些每天兢兢業業為加強稽徵績效而努力打拚的基層稅務人員而言,這是何種士氣的打擊?

 猶記得數年前政府訂定「國際金融業務條例」,其目的即是為「加強國際金融活動,建立區域性金融中心」。如今實施多年,成效不彰,政府不知好好檢討,卻又急著研擬「金融資產管理中心發展條例」,試圖再畫出一個「大餅」來欺騙自己。金管會這樣做,明智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