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視台灣證券市場成交量萎縮的警訊

只想「公平」而不思「興利」,絕對不是一個好政策,甚至結果無法達到公平的目標,卻又造成全民的損失。最近財政部推出的證所稅政策,就是一個可能雙輸的實例。
當前內閣高舉「公平正義」的大旗,推出的多項政策卻都出現高度爭議。其中財政部成立的財政健全小組,成員幾乎都是學者與社運人士,加上博士頭銜林立的內閣閣員,完全沒有產業與金融界的人士參與。財政健全小組還未討論如何縮減龐大的財政赤字,一出手即將加稅的大刀砍向股票市場,官員「為公平而公平」的副作用,已經引發社會的不安。
台灣股市從財政健全小組召開之後,就淪為國際間最疲弱的市場。歐美股市跌,我們跟著跌,歐美股市漲,台股反彈無力;大陸股市因為薄熙來造成的政治紛爭重挫,我們跟著重挫,大陸股市回神開始出現1%以上的漲幅,台灣股市卻仍舊照跌不誤。台灣股市所以斯人獨憔悴,淪為全世界最弱勢的股市之一,證所稅的因素不斷干擾,乃是眾所皆知的關鍵因素。
除了傷害股民的荷包,財政部也完全沒有討到好處。最近股市成交量縮水到日均量700億元的水準,只有正常時期的7成,每天財政部徵收的證券交易稅立刻減少1億元。如果這樣的情況維持下去,每年來自於證交稅的稅收會減少240億元。這個缺口,除非指數突破一萬點,不然準備要開徵的證所稅是不太可能補得回來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曾經不斷提醒政府,2012年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正來到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點。尤其是兩兆雙星產業的挫敗,連帶造成銀行沉重的負擔,以及企業重整所必然觸發的裁員失業潮。要扭轉這個頹勢,不論雙D產業或是金融業,都有龐大增資的需求,這必須仰賴活絡的股票市場,甚至需要吸引海外新的參與者加入台灣證券市場,才有可能度過產業衰退、緊縮乃至重整的衝擊。實在說,如果沒有活絡的證券市場來吸引新資金,馬總統的「黃金十年」將會一起步就重摔一跤,甚至跌得鼻青臉腫。
不幸的是,馬政府的許多官員,似乎仍然秉持老舊的觀念,以為證券市場還是賭徒充斥、利益橫流的賭場,想要用「公平」來清理股市,沒有看到台灣股市逐漸乾涸,國際競爭力節節衰退的現狀。官員們不知道的現實是,台灣股市早就處於「水清無魚」,指數、成交量、週轉率同步萎縮的惡性循環中了。
台灣股市去年全年周轉率是85%,不只遠遠低於NASDAQ的225%、韓國的174%,甚至在大家印象中最穩健、最績優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都還有105%,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的股票年周轉率也有92%。周轉率低,代表市場短線投機者少,官員與學者擔憂的不正規交易少,絕大多數股東持股不賣,卻也不願意再增加持股,整體市場動能越來越弱。
同時,從馬總統第一任的2008年至今,台灣股市成交量就一直原地踏步。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2008年全年台股成交量8,300億美元、09年9,000億美元、10年8,996億美元,去年因為歐債危機,全年交易量更劇烈萎縮至4,766億美元。成交量停滯不前,正代表著市場沒有新參與者加入,再次反映出動能不斷減弱的警訊。
一個動能疲弱的市場,財政部每年從股市課徵1,000億元的交易稅,除以目前21兆元的股票總市值,等於每年抽走百分之0.5的稅。相較於同屬財產項目的房地產稅,股市投資人所繳交的稅賦,比例並不低。
台灣股市在1990年創下12,682高點的那個年代,週轉率與成交量的確過高。但是經過20年的發展,香港股市平均成交量成長了60倍、韓國成長25.5倍,連被我們瞧不起的新加坡股市,年成交量都成長了17倍,唯獨台灣股市的成交量只增加了42%。當官員還在自滿於每天1千億元的成交量,政府還因為抽到每年1千億元的證交稅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卻不知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已經被香港、南韓、新加坡等鄰近國家遠遠拋在後方,甚至連馬來西亞、泰國這樣的三流市場,都已經快速拉近與台灣的距離。
台灣電子業能在90年代迅速竄升成為全球代工重鎮,台灣股市快速、即時的集資能力扮演決定性的關鍵角色。如今,台灣股市已經多年沒有中大型的新上市公司,只要金額稍大的增資,也都必須到海外籌資。過去十年亞洲新上市的大型公司,台灣一個都沒有爭取到,都去了香港與新加坡。我們的競爭者在香港、新加坡、韓國,他們不僅在過去十年超越台灣,而且把差距拉得越來越大。大家不是說「股市就是經濟榮枯的櫥窗」嗎?台灣這個疲弱的股票市場,不正是顯現我們經濟實力轉弱的警訊?
財政部從租稅公平的角度提出證所稅的方案,我們建議行政院與總統府,應該從更全面的戰略角度,整體思考如何振興台灣股票市場。要把股市養大、養肥,再來搞增稅,才有成功可能。只想「公平」而不思「興利」,最後必然導致「人財兩失」的雙輸局面。

日期:2012年04月19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股市 成交量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