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 2010-01-12

* 工商時報

 唐朝名詩人王昌齡的「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讓我們聯想到最近幾週,央行總裁彭淮南勇拒熱錢炒匯,限期逐出熱錢的行動。這許多年來,國際熱錢與央行的交手,從未得逞,可以說是「但有央行彭總裁,不教熱錢進台灣」。

 目前國內有部分人士對於央行的匯率政策並不全然認同,理由包括:一直將新台幣幣值維持在偏低的價位,雖然有助於出口的長期價格優勢,但也使外匯存底持續大幅成長,導致國內貨幣供給不斷攀高,以致國內各銀行資金氾濫,反倒需要央行發行定存單吸收;因新台幣幣值的偏低,台灣的每人平均所得折算成美元自然偏低,而使國人對外購買力偏低;更因新台幣幣值偏低,成為熱錢炒匯的理想對象,以致經常需與國際熱錢對抗。以上各點其實都圍繞在一個中心議題:新台幣幣值是否偏低?這個議題暫且不在本文中評論。我們要探討的是國際化與自由化是否像傳統國際經濟理論所述,能讓資源做最有效率的使用,且讓資金做最適當的配置?

 就實質經濟面而言,國際化與自由化使資源達到最有效率的使用,或許仍可接受。因為絕大多數物品的生產,並未發生壟斷的現象,透過國際化與自由化,的確會讓物品的生產達到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結果,例如:勞力密集產品透過國際化與自由化,會使生產地點轉移到新興工業國家,利用當地相對豐富的勞力(亦即相對低廉的工資)從事生產,經由國際分工達到生產效率的提高,並透過國際自由貿易使交易各方的經濟福利提升,這是大家耳熟能詳,並且已經在國際經濟實務上得到驗證的事實。

 然而,在金融面是否也能因國際化與自由化而使資金的使用達到最適化,則不無疑問。首先要探討的是資金運用的最適化該如何定義?如果只是讓資金擁有者獲得最大收益,像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國際資本市場因日本的利率長期偏低,而有所謂的日圓套利交易(carry trade);最近則因美元利率偏低且美元幣值持續疲弱,而有將套利交易對象轉向美元之趨勢。然而,這些套利交易只讓私募基金、避險基金等高槓桿熱錢的金主獲利,對於全球經濟福利不但沒有實質幫助,甚至對於某些國家的外匯市場帶來巨大波動,造成匯率的不穩定,從而影響進出口報價與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削弱了國際化與自由化對實質經濟的貢獻。

 目前,我國對於外匯的管制,雖然有個人及企業匯出額度的限制,但對一般個人或企業而言,此一限額都足敷所需;即或有超限需求,只要理由充足、資料翔實,也都會被核准。至於外資對我國及我國企業對海外的直接投資,雖然需要先經過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審核,但一般而言也都在合理的規範之下,因此在實質面上,我國的國際化與自由化程度極高,並未存在太大的問題。

 相對地,國際熱錢藉國際化與自由化之名,行其剝削與聚斂之實,自然不為各國外匯主管當局所容,都欲去之而後快。因此央行彭總裁與國際熱錢的每次戰役,都贏得國人的掌聲。我們除了對央行驅趕熱錢表示肯定之外,也對金融面不正常的國際化與自由化感到憂慮。

 國際熱錢對台灣的入侵,通常以投資國內股市為名,進行其所謂財務性投資(Portfolio Investment),虛虛實實,難辨真偽。有時名為投資股市,實際卻為了短期炒匯;央行的因應之道,則簡單俐落,限定進來的外資既以投資股市為名,就應於短期內錢進股市,否則就必須匯出。用這種方法固然可以逼出熱錢,然而,熱錢若假戲真作,在股市炒作一番,賺到資本利得之後,揚長而去,雖然沒有達到炒匯的目標,但也因炒股而獲利,並且增加國內股價泡沫化的危機。

 因此,古典經濟理論認為國際化與自由化有助於資源分配的效率,應該只適用於市場沒有被壟斷時的實質經濟面,對於流竄各個國際資本市場的高槓桿國際熱錢,還是應該有所規範。著名經濟學家托賓(James Tobin)早年所倡議的金融交易稅(俗稱托賓稅),在去年11月G-20會議及12月歐盟高峰會裡都被英國、法國大力提倡,用以遏阻國際間投機資本的流竄。今年元月4日我國央行也明白指出新興國家應該要有能力,管制來自已開發國家的資本流入,以避免資產泡沫化。綜觀各國動向,權衡利弊得失,將熱錢趕到股市應該不是驅逐熱錢的上策,或許托賓稅是個更好的選擇。

 除了托賓稅以外,各個新興國家也應該估量本身資本市場的規模,對於流入的資金做總量管制,否則在市場籌碼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流入只是製造股價泡沫而已。股市行情的蓬勃發展不應倚靠熱錢流入,而應憑藉實質面的健全成長。整體而言,對金融面的國際化與自由化有所規範和節制,勢將成為未來國際金融管理的新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