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融業:金管會別只挑毛病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邱金蘭】
2011.01.10 03:15 am
 

民國百年,不只回顧,更要有前瞻下一個百年的氣魄。馬政府已提出「黃金十年」的擘劃,但民間的感受是各部會還是忙於革除舊有弊端,忘了更重要的是應著手興利,唯有興利,才能帶給國家更長治久安的發展。本報特別推出「興利100」系列,反映民間殷切的期待,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更清楚的指引。 

過去一年,金融業者對主管機關怨聲載道,儘管金管會安排一系列的金融機構負責人座談,希望跟業者「交心」,但金管會「除弊」重於「興利」的監理思維,讓業者對金融產業的未來發展憂心忡忡。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金管會對業者的處分案多不勝數,金管會每周四召開委員會後記者會,有一陣子竟都在宣布處分案。業者明顯違反法令的行為,被金管會處分是天經地義,但業者形容,「金管會幾乎是拿著放大鏡在挑毛病,罰的情況多如牛毛,」但很多處分的事件,根本未影響金融機構經營安全,業者被罰得心不甘情不願。

業者說,以香港金融局為例,都是有事找業者來喝咖啡而已,不必採取處分這種大動作,「業者被找來喝咖啡,嚇都嚇死了,哪還用得著處罰?這才是厲害的主管機關。」

金管會為了除弊,除了動不動對業者祭出處分,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上任後,對資本市場更採取一連串的整頓措施,站在保障投資人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來看,用意值得肯定,但金管會的業務職掌畢竟不是只有資本市場,還有攸關企業融資、經濟發展的金融市場。

尤其在國內金融市場仍過度競爭情況下,更需要主管機關進一步推動金融整併,但在二次金改陰影下,金管會似乎擺明了不把推動金融整併政策列為重點工作。

一位不願具名的金控主管說,台資企業在海外闖天下,規模日益壯大,台灣的銀行卻無法跟著長大,承貸能力有限。最近一家台資企業越南廠需要融資9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700億元),第一階段的聯貸金額新台幣1,000多億元,但台灣的銀行根本吃不下來,因為各家銀行對這家優良企業的融資餘額已經很高,無法再承作新的融資額度。

這家台資企業很想找台灣的銀行,但銀行承貸能量有限,也很無奈。這家金控主管感嘆地說,台灣的金融業規模再不壯大,企業將被迫要與外商銀行、大陸銀行往來。

金管會的監理政策讓業者擔心的還不只於此、一位公股金融機構高層說,金融海嘯後主管機關對金融商品的管理趨嚴,為了保護消費者,這種作法可以理解,但也不能保護過頭,讓金融商品業務無法推展。

在兩岸金融政策上,跟十年前相比,過去一年進步很多,但在主管機關「防弊大於興利」心態下,開放的步伐不如預期,尤其是證券業者最不滿意。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說,兩岸金融是金融業者目前最重視的政策,未來政府在兩岸金融政策上可以再多加鬆綁。

當然兩岸金融的開放,還有涉及雙邊談判,談判必須有取有給,金管會可以再採取更開放的態度,才能幫業者爭取到更多的登陸商機。

 

 
 

 

 

【2011/01/1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