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00億誤差 蹉跎300天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1.17 03:28 am
 

正確的數字是良好管理的基礎,但國人對數字卻常不求精準,因此 胡適先生幾十年前曾用「差不多先生」的故事譏諷不精準的壞習慣。然而這壞習慣不只難改,還變本加厲,最近政府在一些數字上的錯誤,更是荒腔走板到極點。這 些錯誤極易認定,事後更容易檢討究責,我們可舉一些例子,請政府查明責任,釐清事實,該道歉的就道歉,該受罰的人就處罰,政策才可能上軌道。

政府每年必然要面對而極重要的數字之一,就是財政收支預算。政府去年的預算估計全國總賦稅收入為1兆7,841億,但全年實際收入僅1兆5,189億,短 收金額達2,652億元,短收比例15%,簡直錯得離譜。錯非證交稅減半政策最後被封殺,賦稅短收可能近3,000億元。這樣高估稅收既使政府不知努力節 省不必要的支出,復使實際赤字和負債打破歷史記錄甚至法定上限,財政紀律和國際信用評等都嚴重受損。

然而政府卻未檢討過失,而把賦稅短收的責任推給金融海嘯。我們在此要嚴正指出,稅收比前年減少,主要確是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所造成,不能全怪政府;但這些 因素和減稅對稅收的影響,都可估計出來,所以政府估計的稅收比實際稅收高出2,000多億的誤差,責任是在相關的政府官員。

早在去年2月,我們用很簡單的方法,就估計出稅收將短收近3,000億元,並要求政府做必要的調整,但政府置之不理。如今事實證明我們的估計正確,而擁有 大量資訊和人員的政府卻有近2,000億的估計誤差,主管首長實已嚴重失職,難怪其民調支持率敬陪末座。政府若不追究這明顯的數字錯誤,甚至反以為低的民 調數字是錯誤,那鬆掉的螺絲將使政府機器整個垮掉。

幾千億的誤差還不只這件。政府把ECFA當成最重要的政策,而ECFA最直接的利益是出口到中國可得到免關稅的優惠。這項優惠到底有多大,當然是政策的關 鍵。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行政院長吳敦義分別在去年12月19日和29日說,我們對中國的出口每年可節省90億美金,也就是近3,000億台幣的關稅。但 財政部去年11月9日的立法院報告卻說可以節省1,047億元的關稅。兩者相差三倍。對這麼重大的政策極重要的數字,竟有這麼大的誤差,真是不可思議。照 說江董事長和吳院長只要打通電話就可要財政部提供正確的估計,莫非政府連垂直的聯繫也出問題?

我們曾指出,政府用來估計ECFA之利益的模型並不恰當,但政府還是完全依賴這種模型,結果各部會或各單位估計的就業影響出入極大,恐怕政府官員自己都不 相信。但研究機構估計出電子電機業的產值可能減少3,000億元,官員卻把它當做錯誤而一筆勾銷,卻仍拿同一項研究得出的其他數據做政策依據,數字的運用 已是隨心所欲,毫無科學和客觀可言。

政府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普遍被批評為空泛,但其中的數字雖不知怎麼得來,卻鐵口直斷:觀光計畫創造就業40萬人整,吸引民間投資2,000億元整;文創產業 增加就業20萬人,產值1兆元。最近又趕時髦新增加的雲端運算,政府說可以促成1,000億元新投資,到2015年可創造1兆產值;但我們在這新產業能否 有競爭力其實還很難說。政府這種隨便說說的數字很多;希望以後講數字時能更謹慎,講出的數字更要管考,達不到時就要懲處相關人員並向人民道歉,以免各種數 字都像633那樣只是口號或達不到的期望。

 

【2010/01/1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