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掀查稅風暴 台商當心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09.07.20 03:29 am

7月20日前,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電信、中國華能集團等36家大型企業集團,必須將過去三年的稅務自查情況上報大陸國家稅務總局。這也是數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稅務稽查風暴。

「今年的稅務稽查工作發生了顯著變化」,一位參與的人士表示,今年的稅務稽查分成兩條線,首先是國稅總局稽查局今年安排了60家特大型企業集團的稅務稽查,這60家企業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和央企。

根據安排,被列入稽查名單的企業先要自查,國稅總局將根據企業自查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全面稽查。上述人士表示,如此安排是因為對特大型企業進行全面稅務稽查要耗費的人力非常龐大。「以前查中國銀行要近萬人,而全國稅務稽查人員也不過四、五萬人」。

第一批自查名單在4月公布,銀行、保險、通信、發電和石油石化五個行業的24戶大型企業集團名列其中。兩個月後,名單上增加了第二批36家企業,除上述五大行業,房地產行業也名列其中,其中即包括華遠、萬科等大型房地產公司。

國稅總局要求這些企業根據國稅總局列出的自查提綱,自查2005年到2007年三個年度的稅款申報和繳納情況,並補交稅款和相應的滯納金。有重大問題的企業應自行向追溯兩年。

稽查局和大企業司所以要企業自查2005到2007年三年的企業稅務情況,是因是今年4月安排這項工作時,當時2008年的年彙算清繳還沒有結束,企業所得稅改革後很多政策也沒有確定。這也與「稅收徵管法」的追訴期有關。

在自查期間,企業集團總部要向相關稅務督導組報送2005至2008四個年度的資產總額、納稅情況等財務資料,以及整合自查情況等報告。自查出的應繳未繳稅款經稽查部門確認後,就地繳庫。

另一條線是,國稅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安排定點連繫的45家大企業中的部分企業,展開自查工作,其中包括31戶國有大型企業、四戶民營企業和十戶外資企業。據悉,這份名單與稽查局的自查名單也有重複的部分。當時國稅總局明確指出,大企業司負責連繫的企業,稽查局就不再安排。

參與檢查的人士表示,稅務總局針對這兩批自查企業的不同行業,提出具體自查提綱,企業按照提綱對號入座。

「銀行業列出上百個問題,與企業經營所有相關的稅種,從地方稅種、個人所得稅、到房地車稅、印花稅等都包括在內」,上述人士表示,這些問題主要關注三大稅種: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關注個人所得稅是因金融業個人收入比較高,社會迴響比較大;而在營業稅方面,金融業的金融創新比較多,交易形式與一般工商企業的服務和產品不太一樣,加上營業稅對金融業規定的有些時間落差或者不那麼清楚,造成實務中確實有些問題;至於企業所得稅,主要是成本費用的行業檯面下規則的問題,比如成本費用以什麼名義開支計列等問題。

不過,「稅務總局稽查局對個別第一批企業的自查結果並不滿意,甚至是相當不滿意」,上述人士表示。總局稽查局將對企業自查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對自查不徹底、效果不明顯的企業集團開展抽查和重點檢查工作。

上述人士表示,「全面調查,是懸在企業頭上的一把劍」,這是因為,稅務總局整個稽查力量有限,每年調動幾萬人,全國就只夠全面調查幾家大企業,今後查誰不查誰稅務總局比較慎重。

6月中旬,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在他的部落格中曲折地透露了稅務機關查稅的消息。他認為稅務機關目的之一,「大約是看是否偷稅漏稅,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下降損失。」

一位幫助企業自查的人士也認為,「今年稽查首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因此會找盈利和效益比較好的公司,以前稽查主要是為了規範企業的納稅行為"。」業界這種看法並非偶然。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人民幣3.4兆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雖然6月增幅重新回到兩位數,不過,非稅收入貢獻了財政收入的一半,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兩大稅種依然負增長。

數月以來,國稅總局已多次提出要加強稅種徵管、促進堵漏增收。

一位接近國稅總局的人士也透露,今年稅務總局稽查局年度任務的初是「保七爭八」,後來調整成人民幣1,000億元。上述消息未得到證實。

不過國稅總局稽查局一位官員表示,對大型企業集團展開稅務自查工作與現在的經濟形勢沒有直接關係。

【2009/07/2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杰 Jack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